- 市場觀察
- 旅業情報
- 媒體速報
- 案例分享
- 公司簡介-啟示整合行銷
市場觀察
數位理財通/網購新趨勢 無現金支付夯
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(MIC)針對台灣網友網購行為大調查,2019年消費者喜好的支付方式前三名依序為「刷卡(75.7%)」、「超商貨到付款(46.8%)」與「LINE Pay(21.8%)」,其中,LINE Pay在2019年超越宅配貨到付款,晉升為第三名。

資訊來源:經濟日報
閱讀全文
疾管署推出武漢肺炎疫情聊天機器人,在 FB Messenger 裡就可以查看疫情、澄清假消息
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推出「武漢肺炎疫情 Facebooke Messenger 聊天機器人」,從中可以查看國內外疫情、了解如何預防肺炎、口罩購買資訊、假消息澄清或是撥打 1922 等功能。為了對抗武漢肺炎疫情,Messenger 以及開發者社群皆致力於支援疾病管制署的工作,以確保民眾安全且知情。Facebook 的努力聚焦在三大領域:提供人們正確資訊與有用資源、限制不實訊息傳播以及支援政府公共衛生組織。
資訊來源:T客邦
閱讀全文
Facebook、Instagram新功能:商業帳號可以新增禮物卡、訂餐鍵
疫情期間人潮銳減,許多餐廳、店家改以提供外送服務來維持基本營運。
不過,原本沒有提供外送服務,又沒有強大行銷資源協助的店家,其實很難宣傳並吸引民眾點餐。即便辛苦推出了送餐、訂餐等服務,仍然很難吸引民眾。
為了幫助這些規模較小的在地商家,Facebook、Instagram推出了全新的「禮物卡」與「訂餐」功能。讓店家可以選擇「禮物卡合作夥伴」或「點餐合作夥伴」,一起宣傳,增進銷售。

資訊來源:行銷人
閱讀全文
母親節商機發酵 電商業績逆勢成長
2020年母親節檔期贈禮市場正夯,momo富邦媒及遠傳旗下friDay購物紛紛傳出銷售佳績。momo富邦媒提前從4月初就開始「造節」,預估今年母親節檔期買氣相較去年同期成長4成。friDay最新統計母親節蛋糕、湯鍋調理包組合銷量均逆勢成長、較前一個月明顯增加20倍,但餐廳票券類商品則較去年小幅衰退2成。

別想V型反轉了 企業高層預期經濟呈Nike商標型復甦
華爾街日報報導,直到最近之前,許多決策者和企業高層都還寄望V型復甦:經濟急劇崩跌後,迅速回彈至疫情爆發前的水準。但他們現在預期「彎勾型」(swoosh)復甦。
因為形似耐吉(Nike)商標而得名,新的預測認為復甦恐怕是令人痛苦的緩慢過程,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許多西方經濟體,大概要等到明年年底或更久,才能重回2019年光景。
資料來源:UDN
閱讀全文
美失業率創二戰後最慘,梅努欽 : 實際失業率恐增至25%
受武漢肺炎疫情因素影響,美國 4 月失業率創二戰後最慘紀錄。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(Steven Mnuchin)坦言,由於美國各州實施封城,未來失業率數據可能進一步惡化,實際失業率恐攀升至 25%。
資料來源:Money DJ
閱讀全文
網購大調查!疫情期間民眾宅家買這些
亞洲最大線上問卷調查公司Rakuten Insight近日針對全亞洲消費者進行「疫情期間網購消費大調查」,調查結果顯示,33%受訪者表示隨著防疫成果愈發樂觀,將「維持」疫情爆發前的消費習慣;50%受訪者表示會同時透過網購與實體管道消費,佔比較疫情爆發前稍低,顯示消費者對實體通路的消費信心確實受到疫情影響。
其中,消費者採購清單中以食品(59%)、個人護理用品(40%)、服飾(34%)、健康食品(34%)、3C產品(29%)等五大類商品為大宗。隨疫情帶來線上服務商機已成形,台灣樂天市場表示,2020年第一季上述五大類商品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均超過2倍,站上買氣直逼雙11等大型檔期,同時,疫情因素也創造了水餃、空氣清淨機、眼妝三大黑馬商品。

資訊來源:三立新聞網
閱讀全文
2020年行銷人必知:10個數位行銷統計數據
- 1. 33%的網路使用者因為廣告內容跟搜尋關鍵字高度符合,而點擊了付費廣告
- 跟其他平台比起來,63%的使用者比較喜歡點擊Google的搜尋廣告
- 64%的消費者表示,他們曾因為社群媒體上的影片素材而購買商品
- 86%的消費者表示喜歡誠實、表達直接的品牌印象資訊來源:行銷人
- 在Instagram上,有70%的貼文是沒有被看見的

資料來源:行銷人
閱讀全文
數位科技發展新趨勢 資策會:AI 、AR與VR是關鍵
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(MIC)預估,今年全球數位科技發展有4大趨勢,主要聚焦在環境體驗、增強智慧、數位生態及智慧信任方面,上述趨勢必須整合情緒辨識、人工智慧(AI)、物聯網、擴增實境(AR)、區塊鏈等實體和虛擬虛擬實境技術(VR),將帶動這些技術的發展商機。

資料來源:Newtalk新聞
閱讀全文
旅業情報
台灣出國目的地統計數據 2020 年 1-4 月


圖/交通部觀光局
1. 2020年1-4月出國總計2,127,816人次,與去(2018)年同期相較,負成長61.87%。
2. 2020年1-4月台灣出國目的地,出國人數第一名的國家為日本,第二名為中國,後續為韓國、越南、香港。受疫情衝擊,相較2018年同期,成長率普遍衰退,其中衰退率最高者為香港,負成長76.97%。
資料來源:交通部觀光局觀光資料/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
主計處重要經濟指標 2020 年 4 月 (部分指標為 3 月數據)

1. 109年第1季GDP初步統計經濟成長率為1.59%,較109年4月概估數(1.54%)上修0.05個百分點。
2. 預測109年經濟成長1.67%,較109年2月預測2.37%下修0.70個百分點,每人GDP 2萬7,131美元,CPI下跌0.32%。
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


圖/行政院主計總處
1. 失業率:受疫情衝擊,4月失業率衝破4%,失業人數達48.1萬人。
2. 工業及服務業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:109 年 3 月為 42,309 元,減幅0.01%,減少6元。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指標
振興國旅 交部推「復甦旅遊」三部曲
交通部長林佳龍5/18說明「復甦旅遊」三階段,首波為全國旅遊業組成「防疫旅遊」踩線團,自5月27日啟動到7月底;「安心旅遊」為8月至10月底,將搭配國旅補助;第三階段「國際旅遊」則暫定為10月起至年底,逐步開放國際觀光旅遊及邊境管制,將向疫情控制穩定的國家放寬邊境管制措施。
資訊來源:經濟日報
閱讀全文
阿聯酋傳裁員3萬人、提前退役巨無霸客機,全球航空復甦還要多久?
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預估,至少要到2023年,航空載客量才有可能恢復疫情爆發前水準。阿聯酋航空認為,至少未來2年都難見明顯起色。人們因害怕感染而少搭機,將使得飛機機位販售不足,航空公司必須提高票價,才能維持營運水準,加上繁雜的衛生健康檢疫流程,疫情後的旅行體驗,恐怕將永遠改變。

資訊來源:數位時代
閱讀全文
在疫苗到來之前,未來的旅遊是什麼樣子
日光浴者要用有機玻璃互相隔開,坐飛機之前要驗血和全身噴灑消毒劑…這些聽起來好極端,但卻是部分旅遊業人士,為了在全球解封之後,讓遊客感到安全和舒適,切切實實在研究考慮的措施。

資訊來源:BBC中文網
閱讀全文
全球首座!上海迪士尼復園,遊客上限每週增加5千人
因疫情停業超過3個月的上海迪士尼樂園,5/11正式對外開放,為迪士尼全球首座恢復營業的主題樂園,因此備受矚目。重新開園當天的門票開賣數分鐘隨即秒殺售罄,不過,迪士尼在園內實施多項防疫措施,並進行總量管制,熱鬧度不如以往,迪士尼表示,對於復園仍謹慎因應,將視情況慢慢增加入園人數限額。

資訊來源:MoneyDJ理財網
閱讀全文
學者估全球疫情6月底趨緩 境外旅遊可能解封
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預估,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到6月底就會減少,屆時境外旅遊可能開始解封,建議以各國陽性率估算每天可容納的入境人數。
資料來源:中央通訊社
閱讀全文
全境封鎖、航空公司入寒冬—政府投入32億紓困補助後,旅遊業者還能何去何從?
航空/旅遊業在非常時期,即使政府挹注32億紓困補助,旅遊業者還能如何積極作為,挺過這一波危機?或許這正是重整腳步,搶話題嶄露頭角的好機會,也就是正式告別「曝光等於銷售」的年代,從掌握消費者動態出發,即時因應、調整策略,以靈活應變之姿,度過這次的疫情難關。
資料來源:關鍵評論網
閱讀全文
你想去哪裡?困在「後疫情時代」,回不去的全球觀光大進化
近期有歐美國家提出了「免疫護照」(Immunity Passport)的概念,擬推行「擁有病毒抗體者」的通行護照,作為自由旅行通關、甚至工作健康證明;不過實務上仍還有許多窒礙難行的地方。觀光產業陷入一片衰退、裁員的浪潮之下,全球正試圖找尋新方向。

資料來源:udn轉角國際
閱讀全文
亂開國境好危險?紐澳催生「旅行泡泡計畫」,開放去零疫情國家快樂旅行
全球大鎖國,紐西蘭和澳洲研擬雙邊限定的旅行區,移除旅客入境需要檢疫14天的規定。對於像是紐澳在經濟上互相依賴的國家來說,選擇性開放國境,會是維持疫情穩定、又保護經濟恢復的好方法。
資料來源:商業週刊
閱讀全文
商務解封 越南紐西蘭可能列首波
有關商務解封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/21說,紐西蘭、越南疫情趨緩、控制良好,是先解封的目標國;至於港澳,還有待觀察。
資料來源:中央通訊社
閱讀全文
媒體速報
後疫情時代如何掌握數位商機?企業應善用SEO內容行銷找到品牌潛在客群
擁抱網路世界,你不可忽略SEO的影響力
根據 2020 PIXNET 社群藍皮書調查,目前台灣有超過八成使用者會透過搜尋關鍵字來找尋想要資訊,第二名則為影音;此外,針對內容形式,超過六成使用者會優先選擇「文章/討論」所得到的資訊較完整。即使你是電商業者,根據 2019年出爐的全球產業報告指出也有將近 40% 的電商流量來自搜尋行為。
- 現在正是專注於SEO和內容行銷的好時機
投資 SEO 能幫助你提升在搜尋上的曝光,並透過搭配社群、等其他行銷工具,加強品牌在多管道發聲的力道,至如何才能改變 SEO 內容策略來應對受眾群體,以保持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相關性,有兩大方向值得特別著墨:
- 連結疫情,提供品牌因應疫情的最新資訊
- 運用關鍵字策略,找出有潛力關鍵字和內容主題
資料來源:成長駭客行銷誌
閱讀全文
社群平台功能更新 – 支援五千人群聊、開放匿名加入!LINE新推「社群」功能是為了什麼?
毛小孩飼主、重機同好,甚至是航空迷,要與共同興趣的網友交流資訊時,許多人會上PTT論壇、加入Facebook社團討論。
現在LINE也要搶吃這塊市場,繼日本、韓國、泰國、印尼市場後,LINE宣布將在台灣新增「LINE社群」(LINE OpenChat)功能,最多可以支援五千人群聊。

- 跟一般LINE群組有何不同?
「LINE社群」是公開的「網路聊天室」,讓用戶可以在LINE中建立「以共同興趣為基礎」的溝通模式,針對特定主題進行交流討論、共享專業領域資訊,與一般群組互補。
- 小規模測試先行,預計六月正式上線
由於「LINE社群」功能較複雜,會先經過小規模測試,才會正式推出。
從2020年5月13日開始,會由台灣LINE指定管理員,邀請少部分用戶展開第一階段試營運;試營運階段二預計在6月下旬,屆時所有LINE用戶只要更新LINE到指定版本,即可體驗社群功能,將可以加入已經成立的各種社群,以及申請體驗建立社群與管理員功能,申請方式屆時會再公告。
資料來源:數位時代
閱讀全文
Facebook殺進網購戰場!電商服務Shops上線,靠社群能吸買氣嗎?
Facebook針對小型企業推出電商服務Shops,讓賣家免費在Facebook與Instagram兩平台建立Shops商店,藉由社群的力量,協助賣家增加商品銷售機會,同時也能透過線上互動、會員功能使線上銷售更貼近真實購物體驗,藉此爭取更大線上電商發展機會。

- Facebook變身電商,線上直播、社群互動更親民
開設Shops的賣家可以透過WhatsApp、Messenger,或是Instagram Direct通訊功能與顧客直接溝通,或是藉由Facebook或Instagram線上直播功能,透過更生動介紹方式吸引消費者、粉絲購買商品,另外更可透過線上會員功能持續吸引顧客回頭消費。交易付款方式則可透過Facebook在美國境內開放使用的付款機制,或是整合在Instagram的付費功能完成。
資料來源:數位時代
閱讀全文
Instagram商業帳戶新增「點餐」功能
商家可以在限時動態貼圖或在商業檔案新增「點餐」按鈕,消費者只要點按限時動態貼圖或在商業檔案的點餐按鈕,便能前往您合作夥伴的平台點餐;目前台灣合作的外送平台有「foodpanda」「Uber Eats」。
- 在限時動態貼圖新增點餐設定流程
- 選擇要上傳至限時動態的相片或影片
- 選擇「點餐」貼圖
- 新增您商家點餐服務的合作夥伴。
(如果尚未設定點餐合作夥伴,請依合作夥伴網站上的指示操作)
- 新增您選擇的點餐服務的合作夥伴連結
- 進入網站後,點按完成
- 將點餐貼圖移動到您希望它在限時動態中顯示的位置。您也可以點按貼圖來改變顏色
- 分享限時動態
- 在商業檔案設置點餐選項
- 前往Instagram 商家主頁
- 輕觸編輯主頁
- 在“公開的商家信息”下,輕觸行動號召按鈕
- 在“選擇按鈕”下方,選擇「點餐服務」
- 選擇一個合作夥伴提供商家點餐服務。(如果尚未通過某家合作夥伴設置點餐,請按照合作夥伴網站上的說明操作)
- 添加您的商家用來連結到點餐服務的網址
- 輸入網址後,輕觸完成
資料來源:Facebook
閱讀全文
雙北捷運PDP月台電視 獨家佔領250萬人次!
- 月台電視廣告特色
- 聚焦候車人潮目光,品牌影音強力推播放送,記憶度高
- 雙北捷全線每日平均運量250萬人次
- 旅客集中於20至49歲的學生與上班族,為主力消費力的族群
- 鎖定日間人潮尖峰時段,補強電視廣告接觸不到的民眾

資料整理:啟示整合行銷
案例分享
中華郵政製作物設計
背景說明
中華郵政委託啟示整合行銷公司分別為i郵箱、郵政寄件服務與手機取號服務設計型錄與海報,中華郵政透過不斷的推出創新功能,為廣大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與內容。同時,也透過可愛與現代化的設計,打進年輕人的心。
i郵箱型錄設計
透過創造可愛的i郵箱人偶,介紹i郵箱的服務與使用功能,並將以往繁複的收/寄件流程,簡化成人人都可以輕易理解的使用方式,讓消費者更容易瞭解與使用i郵箱。現在全民防疫的時期,不彷也動手試看看i郵箱吧。

郵政寄件服務海報設計
透過郵政寶寶坐著賽車的創意表現,讓消費者清楚瞭解只要郵遞區號填寫3+3個號碼,郵件可以更迅速的到達收件者手中。

線上取號海報設計
中華郵政推出e動郵局APP,運用簡單明瞭的設計,將使用步驟設計於海報上,讓消費者理解APP的使用方法,讓消費者想要線上取號可以一指搞定。
